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徐文英
各位会员代表:
今天,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新疆石河子胜利召开,对各位会员代表积极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对承办这次会议的八师石河子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协助以及对协会事业给予支持的企业家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已经走过三届十五年的历程,借协会成立十五周年之际,我代表棉纺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十五年来一贯支持协会发展的全体会员和棉纺织、色织产业界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本届理事会从2005年至今已经5年,也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成立十五年来产业发展最快的5年。在各位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理事的热情参与下,中棉行协坚持以“服务、创新、求实、协作”之精神为企业服务,在促进国内外技术、学术、经济交流合作,加速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和大量的咨询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连续多年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先进协会。现在,我受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的委托,向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会员代表审议。由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与中国色织行业协会长期以来联合开展工作,在此一并进行总结。
一、五年来棉纺(色)织行业取得的成绩
1、产、销两旺,增长迅速
五年来,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由于中央政府及时调控,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出口,全国纱产量由2004年的1095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2393万吨,年平均增长23.7%,上一个五年年平均增长为14.1%;规模以上企业的坯布产量由2004年的295亿米,提高到2009年的567亿米,年均增长18.4%,而上一个五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6%;说明近五年是中国棉纺织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产销率保持在97%以上,在生产量逐年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产销率,说明棉纺织行业在内外销的拉动下产销两旺,发展迅速。
2、出口额稳步增长,最终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
近年来,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由2004年的312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62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8%,其中一般贸易由2004年的208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453亿美元,年均增长23.6%,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9.4%;年净创汇由2004年的262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571亿美元,年均增长23.6%,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9.9%。
纱线出口由2004年的43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54万吨,年均增长5.1%,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9.7%;棉织物出口由2004年的47.9亿米提高到2009年的65.5亿米,年平均增长7.3%,上一个五年年平均增长10.10%;棉制服装出口由2004年的194.2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445.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5.9%,上一个五年年平均增长19.4%。由于内需增长快速,棉纱年均进口95万吨,年净进口约45万吨,年度棉花进口153万吨到364万吨不等。
以上所列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较上一个五年进一步增长,并与产能保持同步提高;与之同时,纱线、棉织物出口增长速度比上一个五年明显回落,而棉制服装出口增幅比上一个五年明显提高,说明我国棉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产品的比重得到提升。我国棉纺织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3554.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9698.8亿元,年均增长34.6%,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7.6%;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86.3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82.2亿元,年均增长68.6%, 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3.3%;应交增值税由2004年的93.1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229.8亿元,年均增长29.4%, 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8.4%;固定资产净值由2004年的1306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680.9亿元,年均增长36.4%, 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1.30%;企业户数由2004年的5434户提高到2009年的11701户,年均增长23.1%,五年翻了一番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15.8万元/人口·年,提高到2009年的39万元/人口·年,年均增长29.4%, 上一个五年年均增长13.6%。
数据显示,棉纺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利税增长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明显好于上一个五年,说明我国棉纺织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棉纺织行业投资794.2亿元,增长11.25%,与上年同期投资下降5.86%相比,增幅上升17.1个百分点,使产业先进的设备拥有率继续提高。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1.1亿锭, 各种类型的紧密纺已达到500万锭,同比增长了25%,清梳联、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精梳机比重都有不同幅度增长:清梳联合机的配备由2004年占纱锭总数的37.3%提高到2009年的46.75%,自动络筒机的比重由2004年的45.45%提高到2009年的55.12%,精梳机由2004年的2万台提高到2009年的3.5万台以上;中国福彩网中,无梭织机的比重由2004年的26.1%提高到2009年的43.3%,色织行业无梭化率较高,从2004年65%提高到2009年85%左右,配套的筒子染纱设备从2004年50%提高到2009年90%。
5、产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棉纺织业产品结构经过几年调整,有了很大改观,“三无一精”比重进一步提高(见表)。同时,逐渐改变了产品品种单一状况,多种原料不同配比混纺、多种纱线交并交织,各种组织变化和各类大小提花织物不断涌现。
“三无一精”产品比重增长表
项 目 |
2004年 |
2009年 |
无卷化产品占有率 |
37.3% |
46.75% |
无结纱比重 |
58.36% |
65.39% |
无梭布比重 |
50.24% |
65.84 |
精梳纱比重 |
23.8% |
27.82 |
二、五年来棉纺(色)织行业所做的主要工作回顾
1、代表行业向政府建言献策,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1)密切关注棉花市场变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并争取有利政策
棉花是棉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棉花供求平衡、价格波动对棉纺织行业影响重大。因此,几年来协会始终密切关注着棉花市场变动,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围绕棉花的收储放储、进口配额的发放、滑准税增值税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并尽可能争取对棉纺织行业有利的政策,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2006年,针对有关部门要继续提高滑准税的目标价格和基础税率,我协会对不同采购类型的棉花价格对纺织品成本的影响进行了调研。提出滑准税应对低等级棉的税率作适当的调整,棉花进口配额不宜采用竞标方式等政策建议。
2008年,针对棉花政策、出口退税等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征询意见并联名,以给“国务院总理来信”的方式反映行业情况。组织行业的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解决纺织困难的有关议案。
2009年,配合纺织工业协会起草给国务院领导的报告,再一次提出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棉花收储方面的建议,国务院最后通过了出口退税率从13%提高到16%。
根据棉花市场及企业的要求,起草了“关于要求尽快投放国储棉和发放进口棉花配额意见”的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并将石家庄常山集团、安徽华茂集团的建议一并上报。
多次参加了发改委关于棉花宏观调控收储和抛储的会商会,协助全国交易市场起草了《关于对己达到竞买限量的纺织企业不再参于国储棉委托代理购买的公告》、《关于暂停纺织企业委托代理购买国储棉的公告》以及《关于暂停部分纺织企业竞买国储棉资格的公告》。
2010年,新疆棉运力不足的问题更尤为突出,不仅给企业安排生产用棉带来了影响,而且还增加运输成本,协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多次调查了解企业运出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建议研究汽运补贴政策。6月向相关企业征求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起草的《新疆棉公路运输移库监管操作流程》意见,并向财政部反应协会的意见。
为了减轻企业税赋,协会一直致力于滑准税政策的研究,提出使用一般贸易滑准税配额进口棉花的企业,产品复出口的,实行退税的政策。为了提供具体操作程序和操作办法,5月向市场组的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征求意见,并以“关于使用滑准税棉花加工复出口实施退税的建议”为题报送相关部门。
参加发改委牵头组织的棉花产业战略研究课题的组织编写工作。我协会主要参加《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与棉花趋势研究》子课题的编写工作,对课题中要求分析棉花消费,提出了纱产量调研内容和调研提纲,课题仍在进行中。
(2)为减轻企业负担,多次向国家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长期以来,棉纺织企业棉花税率实行髙征低扣,企业税负重,盈利能力差,普遍认为不合理。为此,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次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要求实行统一税率。多次组织召开了关于棉花增值税的座谈会,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说明了棉花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并及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在两会期间,通过工业协会领导向政协提交了《关于减轻我国棉纺织行业税费负担,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提案。该提案被列入2010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重点提案,2010年 8月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听取了协会领导、全国纺织总工会和华茂集团、常山集团的汇报,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分别对提案作出解释并表示将进一步研究解决办法。
(3)认真完成国家有关委、部、海关、银行、纺织协会等部门交办的任务
2006年,配合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民建中央调研部对棉花产业安全问题的调研工作,客观的反映了要正确反映纺织业的现状及用棉情况,利用国外资源扩大了就业;进口棉花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低价的进口棉与高价的国产棉平衡后获得了较低的原料成本,使棉纺织行业当年的利润增加,如全部用高价的国产棉全行业将出现亏损的情况。
针对全国政协四届四次会议关于解决纺织工人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的提案,配合国资委对纺织劳动用工制度的调研工作并对提案作出回复意见,共同做好劳动用工、工时定额等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应发改委要求,起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材料,起草相关的国家课题研究计划。08年—2010年协会领导参加国家纺织专项项目的评审。
根据商务部要求,派员陪同对外贸易司有关领导到山东德棉调研有关加工贸易及落棉核销等情况;参加“对外合作司走出去”项目投资招标企业的论坛及评审等工作;组织人员对由中国海关总署涉及棉纺织工业部分产品制定“十一五”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课题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要求。
做好有关棉花标准工作,协会配合中国纤维检验局积极组织对GB1103《棉花 细绒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讨论。
2008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作,组织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节能减排项目、技改及产业升级储备项目。
2009年,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报送《棉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的报告》。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要求完成《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棉纺部分中期报告评估的有关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对全国纱、布产量进行核对,针对我国纱产量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失真造成的问题具体分析,并多次函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提出尽快建立准确的棉花产需数据统计系统、建立与各省市地方部门(协会、行管办)联合的纺织统计数据核查系统、加强针对企业统计员的基础培训工作的建议。
多次配合并参加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的有关棉纤维质量标准工作会议,与中国福彩网:重点企业一同针对《不同存储条件下棉包分层回潮率变化规律研究》项目和《2009年度棉花色特征分级体系研究验证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审定工作,提出了棉纺企业的建议。
针对财政部有关大陆与台湾双边关税问题,我协会将台湾棉纺织品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所提供的禁止进口税号提出意见。
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要求,积极组织棉纺织行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推荐企业、申报评价专家、审查申报资料并参与评价工作。
配合并参加了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对《关于棉花色特征分级方案》在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有关棉纺企业、地方纤检部门试套工作。
2、针对热点、焦点问题,及时举办棉纺行业形势分析会、研讨会
几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基本上是在动荡起伏的形势下度过的,为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协会始终对行业形势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随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针对棉花、出口、资金、效益等影响企业健康运行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举办棉纺行业形势分析会、研讨会,以求集思广益。
每两年与中国棉纺织信息网召开一次行业市场分析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每年分别召开牛仔布行业年会、色织布行业年会、行业景气分析会;紧扣当时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主题,采用信息发布、专家讲座、典型发言等多种形式,力求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确形势任务,学习先进经验,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围绕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第一要务的中心思想,每次会议都安排有国内外棉纺织设备的发展趋势、产品创新动向的信息发布,其目的是引导我国棉纺织行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3、加强行业调研工作,制订行业标准,规划行业发展思路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是做好为企业服务、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有利政策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制订行业标准、规划发展思路的先决条件,协会历来十分重视这一工作。皆能做到形成报告上传下达,制订标准、发展规划做到集思广益、反复斟酌、力求反映行业真实情况、科学合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多次调研和制定行业标准、行业规划中,都得到了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年5月份,对江苏省江阴市和张家港市的棉纺织企业的产品产量进行了调研,10月,对广东省牛仔服装集群镇(均安、大涌、开平、新塘),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黄桥镇,浙江省兰溪镇,福建省龙湖镇、湖北襄樊市樊城区等棉纺织企业较集中的城镇进行了调研。
2007年6月,分别对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河南等省的棉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报告棉纺织产业分报告》。
2007年我协会完成了《中国牛仔产业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是我国第一部牛仔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起草编写向中国纺织工业科技部上报28项关键技术中的“棉纺织高新工艺技术”阶段性实施书面情况汇报
2008年与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共同组织召开了“棉本色纱”、“棉本色布”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专家审稿会,并共同召开了“精梳紧密中国福彩网:”、“染色棉”行业标准审稿及“竹浆、莫代尔纤维纱布”四项行业标准起草工作会;召开了变性淀粉浆料标准审稿会,并完成标准的上报工作。组织编写了棉纺织主要工种设备及操作指导用书。
2008年参加了工业协会组织的对6省的产业集群调研,组织人员并参加了广东、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区的产业集群调研,并形成了棉纺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参加工业协会对河南纺织规划的编制任务,并最终形成河南棉纺织“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展望规划报告。
根据色织布行业的不断发展,协会派有关人员分批次对色织布生产集聚地江苏省的湖塘镇、先锋镇、观音山镇和海安联发色织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
2009年组织人员对21个地区产业集群调研,形成了棉纺织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召开了“2010年中棉行协专家技术委员扩大会暨“十二五”规划(技术中国福彩网)讨论会”,会议还对“纱、布产品折标准品用电”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还召开了两个标准的送审稿会,分别是“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等八项行业标准审稿会以及“聚丙烯酸类浆料行业标准”审稿会。
4、搭建交流平台,多种方式为会员企业及产业集群服务
五年来围绕技术进步、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合作以及国际交流,促进企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方面,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千方百计搭建交流平台,为企业及产业集群做好服务工作。组织企业和产业集群对口交流帮扶指导工作6次,根据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相对普遍问题举办培训班7次,组织优质纱线和新产品展销会3次,组织国际交流7次,组织各种技术进步交流会研讨会36次。
例如,06年我协会与中国纱线网共同举办了第二届纺织新概念论坛、全国精梳无结纱技术研讨会。在青岛举办“HVI棉花检验与现代配棉技术研讨会”、连续五年举办全国浆纱浆料技术年会、新产品开发年会、胶辊胶圈技术及器材年会。举办了《棉纺重定量高效工艺中国福彩网:新技术研讨会》、经轴和筒子染纱年会等。组织接枝淀粉浆料检测活动和推荐“无PVA上浆”评审活动。与针织协会共同组织用户信得过针织纱评审活动。
2006年10月,在山东德棉集团举办了“全国棉纺织行业织布工(喷气织机)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共有十几万操作工参加了练兵选拔赛,15个省组队参加的决赛,共有43名选手参加决赛,激发了职工学技术、勤练兵,争当标兵的热情。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纺织企业技术进步咨询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2006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战略学术研讨会”、公布了《中国棉纺织行业科技发展纲要》。
2007年3月,与河南棉纺织行业协会在郑州共同举办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暨中国福彩网:新工艺新技术研讨会”。与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纱线网承办的“全国无梭织机应用技术研讨会”和07年7月在安徽安庆市召开了《2007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暨中国棉协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07年8月份和新疆纺织协会共同筹备并在新疆开展了“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咨询活动,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07年9月,我协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举办了全国棉纺织行业考评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是纺织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评员培训活动。
2008年4月,分别在兰溪和湖塘两个纺织产业集群举办了由当地棉纺织企业参加的培训班,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5月,在山东举办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棉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为主题的推广使用先进装备技术交流会。
08年在全国展开“细纱操作工”大赛的选拔活动,约10万细纱挡车工参与了为期半年的选拔,9月份在石家庄常山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全国总决赛,有48人进入全国决赛,一批国家、省部级操作能手脱颖而出,并晋升职业资格。
08年11月,在江苏昆山举办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加快精梳、无结纱产品的开发、增强产品竞争力”为主题的技术交流会,推动提高“三无一精”技术水平。12月,在南通举办以“加强棉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会。
09年5月,与《中国纱线网》共同组织召开的“2009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以“领先的市场理念,先进的中国福彩网:技术,合理的劳动用工,正确的盈利方式”为主题交流研讨。
09年开始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展实施“澳大利亚-中国农业技术合作棉花项目”。
09年4月,在淄博组织召开了“2010全国紧密中国福彩网:技术研讨会”、在山东东营组织召开了“自动络筒技术、设备及加工产品现场研讨会”、第一次在山东济南成功召开2010年中韩棉纺织会议,双方介绍本国行业现状与展望、双边纺织品贸易、产品开发、市场分析等情况。
五年来与纺织贸促会共同组织“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组织约35-40户棉纺企业参加展览。
5、开展创先评优活动,树立学习榜样,提高企业知名度
组织行业开展创先评优活动,是协会义不容辞的义务。意义在于及时宣传会员企业的优异成绩,挖掘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引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帮助优秀的会员企业扩大知名度,增加优质产品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年来,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审评以及“十一五”名牌培育工作,彩棉纱有安徽阜阳华源纺织、山东德棉集团、邯郸博特纺织、新疆中国彩棉集团4个品牌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高支高密纯棉坯布有鲁泰纺织、山东魏桥纺织、山东德棉集团、安徽华茂、 襄樊三五四二、江苏大生集团、泰丰纺织、吉林省白城纺织、东营市天信、淄博银仕来10个品牌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推荐工作,推荐精梳纱进入目录,有安徽华茂、山东魏桥、泰丰纺织、无锡一棉、山东德棉、鲁泰纺织、宁波百隆、常山纺织、三阳纺织、际华三五四二、银河纺织、江苏大生集团、滨州环宇、江苏悦达纺织、帛方纺织、新疆溢达纺织等16家企业的精梳纱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共同组织举办了“提高针织纱质量水平(侧重专用检测指标)培训班;组织表彰2006年环锭精梳针织用纱、转杯针织用纱“用户信得过产品”工作。
向纺织工业协会推荐2007纺织行业年度十大创新人物,际华三五四二董事长胡福生、 淄博兰雁集团董事长盛文中、华芳集团有限董事长秦大乾 获创新人物称号。
举办了由经纬纺织机械股份公司和立达纺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全国中国福彩网:知识大奖赛活动;向纺织工业协会推荐和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纺织设备保全工刘友生获中华技能大奖,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织布挡车工王金红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组织企业申报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有6家企业获奖;向纺织工业协会推荐2008纺织行业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卫国、浙江天虹纺织集团董事局主席洪天祝获创新人物称号。
2009年10月,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荐“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个人及单位”,推荐了3家企业和3名优秀个人候选人,最终石家庄常山股份有限公司和天纺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张玉琴分别当选先进单位和个人。
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荐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企业,最终有6个企业获奖,分别是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昊龙集团有限公司、向兴纺织科研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科纺纺织有限公司。
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荐2009年度纺织创新人物,山东岱银纺织董事长赵焕臣、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兰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军获得09年度纺织创新人物。
依照申报程序,近几年来分别组织有关行业专家进行审核,授予安徽华茂“中国棉纺织精品基地”、山东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 “中国棉纺高支纱精品基地”、百隆东方有限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色中国福彩网:精品基地”称号。根据江苏龙马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申请,依照申报程序,组织有关行业专家进行审核,经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批准。授予上述两公司分别为“中国雪尼尔特种纱线生产基地”、“中国粘胶纱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称号。
2010年4月,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荐中华技能大奖一项、全国技术能手七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两个、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两人。
五年来,分别完成了棉纺织(色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排名工作,对上报企业数据分析后,反馈给上报企业分析报告;积极协助统计中心做好竞争力棉纺织20强、纺织服装500强的排名催报的相关工作、竞争力500强企业上报工作。
三、做好协会的组织建设工作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会员有600个,相对偏少,几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发展会员,加强组织建设工作。
2007年3月,召开中棉行协第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根据协会章程和工作需要,增设了叶戬春、王克莉同志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2008年3月,召开第三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新加入协会的会员的有32家企业,1个理事单位,增补 3个副会长单位,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新、华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湖北裕波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张群生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
200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色织布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通过了工作报告,修订了委员会工作条例,对任职单位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2月,召开中棉协三届八次理事会讨论了2010年理事会换届筹备方案,新增常务理事3家、理事5家企业,会员新增83家。
另外,协会在组织建设方面还做了许多工作,如每年召开理事会,研究协会的发展;利用各种方式扩大协会的影响,发展会员;注重信息化建设,经常对本协会主办的“两网两刊”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指导;为更好的开展协会工作,提高服务于企业水平,秘书处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2006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
各位代表,本届协会经历的五年,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最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最见成效的五年,也是协会工作最为忙碌的五年。尽管协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对企业情况缺少深入的了解,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二是国际间同行交流力量薄弱,应加强对国外棉纺织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的了解;三是行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快增长的情况,应当加强引导;四是争取行业政策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五是会员变动情况较大,关门、停产重组致使会员数量相对偏少,缺乏义务意识等。我相信,下届理事会将会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把我国由棉纺织大国建设成为棉纺织强国而努力奋斗。预祝中棉行协以及全国各棉纺织企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祝各位同仁身体健康,事业辉煌!
以上报告,请审议。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