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缺乏理性的关税大棒下,链接起全球28万采购商与我国70万家中国工厂的工业零部件数字化平台——海智在线,其每日询盘未见显著减少,成为美国依赖中国底层制造能力的一个特别视角。
海智在线的实时数据,证明着中国制造的韧性。
记者从平台获悉,近期,平台上不少美国采购商与中国出口企业一样,选择了观望。而对于此前已下的订单,美国采购商反过来会宽慰中国供应商——“放心,单子不撤”。
海智在线带有上海鲜明的数智化基因,用200多个数字标签,围绕设备、工艺、产能、经验、场地等生产要素,对我国海量制造工厂进行精准画像打标,已有70万家中国工厂在该平台注册。与此同时,平台已吸引全球28万家采购商注册,其中有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通过平台下单。采购商发来一张张非标零部件图纸,由平台高效匹配供应商。
海智在线提供非标零部件撮合服务。
据海智在线副总裁米永东的观察,美对华滥施关税后,平台上美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反应不一。大企业全球布局,供应商多元,迫于关税压力放弃中国供应商之后,还有其他区域的供应商备选。但美国中小企业别无选择。“他们的供应链几乎都在中国,组装一台装备,就靠着中国的四五家工厂来供货。因此,这类中小企业一方面抓紧改价,将关税因素考虑在内,提高其产品在终端的售价,另一方面又要稳住中国供应商,明确表示‘货肯定要,但可以慢慢发’。”
事实上,那些看似还有选择余地的美国大企业,也不排除以“曲线救国”方式,将部分难啃的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度“分包”给中国。据平台顺藤摸瓜掌握的线索,部分美国巨头,已将采购订单交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但后者未必能完全胜任,继而又向海智在线询盘,把一些难以攻克的制造部分二次发布,诚邀中国工厂接单。
海智在线上一个真实案例颇为典型——某海外企业设计了一款器官运输箱,涉及近60个零部件,包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橡胶、铝等材质,工艺要求复杂。该设计方案先交给了以色列供应商,得到的回复是:从图纸到产品落地,需要三年。该海外企业又辗转寻到海智平台,平台发挥对海量工厂的调度和集成能力,很快凑齐供应商,仅3个月就交出了成品。
这款器官运输箱从图纸从成品落地,在中国只需3个月,在海外可能需要3年。
这样的案例,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之后依然延续。由此可见,美国靠关税大棒试图实现制造业回流并不现实——要建起一个组装厂相对容易,但要把整条产业链转移回去,又谈何容易。
在米永东看来,美国要恢复其“工厂能力”至少需十年之功,而恢复“工程师能力”可能耗时更长。他举例,美国一家电解槽高新技术公司向中国企业求助,希望帮助生产200块双极板,但发来的设计图让中国工程师不禁失笑——双极板厚度足有6.5毫米,着实用力过猛。由于美国甚少制造,当地设计师难以积攒经验值,对双极板的厚度毫无概念,自然也不敢随意缩减尺寸。后来,海智在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将双极板厚度从6.5毫米降至4.2毫米。这一改变意味着,在确保品质情况下,原材料成本可节省30%以上,相同单位体积内又能放置更多双极板。正是有中国工程师的“神助攻”,这家美国创业公司在效率、成本上的显著优化被投资人眼见为实,现已完成两轮融资。
据悉,在海智在线平台上,仰仗于中国工程师,挪威氢能源企业实现了制氢硬件产品从原型到量产的转化,美国航空航天企业的储水罐的产品可靠性,也因采纳了中国工程师不锈钢水杯深拉伸工艺而大幅提升。
制造业的经验值,就是用进废退。
美国采购商的油气混合阀产品,最终由宁波一家长期为方太、美的、海尔等厨具做配套的工厂生产出来
“制造业的经验值,可谓用进废退,干得越多才越有长进。中国的工程师们在实践中愈发能干,欧美客户反而越来越不会了。这是咱们中国对抗非理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底气。”米永东说。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